close

心理勵志好書推薦#GOODS_NAME#



博客來心理勵志

dtv心理學百科(二)--臨床、應用與社會範疇





dtv心理學百科(二)--臨床、應用與社會範疇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常常有心事卻不知道要找誰說

或是好不容易找到能聽我說話的人

但他們總是說我杞人憂天

鑽牛角尖

想太多

聽到這些總覺得沒人能真的理解我

感情、人際、家庭、工作

身而為人需要煩心的事情太多

心情不好的時候該怎麼辦呢

1.給自己「心情是隨時變動的,給點時間就會轉好」的正確觀念

「人嘛!心情難免會起起伏伏」,如果有這樣的認知,就比較容易接受心情不好的出現,因為大部分的挫折,只要給點時間都會過去的

心情不好的時候,本來就容易把事情想得太嚴肅、太複雜,如果沒有這個正確觀念,會拖延心情轉好的時間,自己就得多受一些不必要的情緒折磨

2. 別慢半拍才知道自己心情不好

當心情不好,什麼「時候」做因應的重要性不亞於採用何種有效的因應方法,早一點知道自己心情不好,因應起來總比晚些知道來的好

同樣的因應方法,在心情「有點」不好的時候做,跟心情「十分」不好的時候做,效果卻是大大地不同

像是有時候睡上一覺,心情就會不會那麼差,不過一旦心情真的遭透了,即使想睡也睡不著,搞不好還會因為擔心睡不著,把心情搞得更糟糕

換句話說,就是要早點「覺察」自己的情緒不好,越晚覺察,處理起來越費力,效果也越差。早一點知道心情不好,就算是喝杯咖啡、四處走走也會有不錯的幫助

你可以找出專屬於自己的情緒指標(如:看誰都不耐煩、坐立難安…),一旦出現這些指標,就表示自己的心情不好該有所處理了

當然也可以請周遭的人提醒你,有些時候心情不好已經清楚地寫在自己的臉台中水晶專賣店上,影響到周遭的人,可是自己卻還渾然不知

3. 多做一些直接讓心情變好的努力,別只想著為什麼

儘管大家都知道心情不好是個「情緒」問題,可是我們還是習慣透過處理好事情來調整情緒,而不是直接做一些調整情緒的努力

遇到心情不好,總先會想「為什麼」心情不好?到底自己出了什麼問題或是遇到什麼事情,讓自己心情不好?彷彿搞清楚心情不好的原因之後,就知道該怎麼辦了

不過一旦事情無法在當時或短時間內釐清,或是自己當時的身心狀況受到心情不好的干擾,沒法快速地理出頭緒,心情反而會因此而變得更糟

所以,不能偏廢直接讓心情變好的努力,譬如唱唱卡拉OK、找人談談自己的心情…雖然這些方法未必有助於改變現實,卻能調節情緒,有了好的情緒,回過頭來會讓事情的處理變得更有效率

別以為追根究底、想清楚為什麼的作法就一定是對的!

4. 別讓事情繼續變糟,而不是只想著怎麼讓事情變好

心情不好的時候,容易衝動地做出一些重要的決定,以為這些改變可以帶來重大的轉變,「戲劇化」地把心情變好

可是因為心情不好的影響,自己的心力、體力、腦力其實都比一般的狀況差,結果判斷錯誤的可能性就會大增,隨之而來的挫折,反而使得心情變得更差,真是事與願違

另外,我們每天都有一定的事物要處理,儘管心情不好也沒有特權可以全然豁免,如果因為心情不好而全部不加打理,拖延或不理會的結果也會搞壞心情

所以即使心情不好還是要把心思放在眼前的事物,至少把幾件不處理會帶來麻煩的事,做一些安排。當讓心情變得更糟的事情都被掌握之後,給點時間心情自然會「止跌回升」

5. 不快樂了事情不能少,那就多做一些快樂的事

雖然內心對事情的看法決定了自己的心情,但是人還是會遇到一些無法控制的因素,無法全然地開脫不好的心情

這時候還把全部的精神或注意力放在無法改變的地方,那只會徒增痛苦,最後落得自憐自艾的地步,這是好的選擇嗎?

其實我們還可以多做一些快樂的事讓心情改變,別讓自己的「固著」害了自己!

出自心園心理治療所

http://www.mind-garden.org/tb/health.aspx?content_id=11

被焦慮和壓力淹沒的你

不妨試試多閱讀

透過心靈書籍

擁抱自己的負面情緒

調整與人相處的模式

拯救無助的自己

dtv心理學百科(二)--臨床、應用與社會範疇

我閱讀後得到了很多體悟

不再是單一僵化的思考模式

也能夠真誠的接納自己

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全盤否定自己

此書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莫大裨益

亦能從中得到啟示

本人十分推薦此書

dtv心理學百科(二)--臨床、應用與社會範疇





小鴨 博客來e-coupon傳送門

dtv心理學百科(二)--臨床、應用與社會範疇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原諒就是力量







那些神話教會我的人生:從眾神、英雄的故事思索生命難題的意義與解答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史上最權威圖解百科出版社dtv

心理學以探究人類心智為其首要目的,不論何謂心智、心智起源、人類和環境交互作用、成長、教育、基因皆是心理學討論內容。基於對「人」的關注,柏拉圖、亞里斯多德以降,實驗、社會、知覺、認知、神經心理學家等試圖發展出不同方法,以探究人類心智。因此,綜觀心理學各門學理,始能解碼複雜的人類心智。

心理學可說是人類經歷和行為之科學,致力於研究決定人類知覺、思考、感覺和記憶的條件。雖然實際上應該是研究「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事」,但因心理學已衍生出許多分支和學派,在這方面的發展也就隱含了重重困難。

這二冊一套的《dtv心理學百科》,是涵蓋心理學各領域的專門書籍,提供此領域中多樣化的現象及其研究方法,是一套有次序排列的導覽。dtv百科系統維持一貫的是,每個單元都包含詳細且精彩的內容解說,與彩色圖解的具體呈現;圖文並陳的系統以兩頁為一個單位,左頁是彩色的圖像,右頁則是詳細的文字解說。這種方式在心理學中已證明是相當有幫助的,特別是應用在說明人類行為方式的圖解上。

第一冊在入門導引之外,還包括以下章節:專業術語、理論沿革、方法學、統計學,以及神經、知覺、記憶、學習、活動、認知、溝通和情緒心理學,並附有索引。

第二冊則包括:性格、發展、社會、群眾、環境及動物心理學,還有心理診斷學,以及臨床上的、應用性的和文化的心理學,全書有一個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相關概念說明、參考文獻。

作者簡介

海穆特.班尼須(Hellmuth Benesch)教授

出生於1924年,德國美因茲(Mainz)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。專長科目:神經心理學、心理治療研究。建立了心理控制論的理論根基(1957)。出版相當多的書籍:涵括人類治療學(1958)、經濟心理學(1962)、靈魂的源起(1980)、身體與靈魂之間的世界。此外,心理控制論的理論基礎(1988)、心理學讀本(1990)、世界觀的成因(1990)、深度的失去(1991)、自動遊戲(1992);以及由克瑞須(Krech) 與克拉奇菲爾德(Crutchfield)所編纂發行的:心理學的基礎(1992)、臨床心理學和心理治療的百科全書(1995)。

繪者簡介

赫爾曼.馮.薩勒斐德(Hermann Frhr. v. Saalfeld)教授

生於1928年。德國美因茲大學造型藝術系教授。專長領域:繪本、卡通、動畫電影。女兒卡塔莉娜.馮.薩勒斐德(Katharina v. Saalfeld)畢業於藝術教育系,現從事於壁畫及插畫之自由業。

譯者簡介

林敏雅

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,德國特里爾大學心理系,並於薩蘭大學修習藝術史,目前旅居荷蘭並從事翻譯工作。譯著二十餘本,包括《小國王十二月》、《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》、《巴黎釣手尤納斯》、《但願我不是一隻小鳥》、《童話治療》、《女性自戀》、《聽一聽聖經》等。譯作曾獲《中國時報》開卷年度最佳青少年圖書獎。

商品訊息簡述:

  • 原文作者: Hellmuth Benesch
  • 譯者: 林敏雅
  • 繪者: 赫爾曼.馮.薩勒斐德
  • 出版社:商周出版

    新功能介紹
  • 出版日期:2009/07/17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dtv心理學百科(二)--臨床、應用與社會範疇





arrow
arrow

    jvr51wv19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